找到相关内容941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佛遗教经》大旨

    宗化法四教(藏、通、别、圆)判摄,《佛遗教经》属通教经典,通教者,通前藏教(声闻),通后别(菩萨)、圆教(佛)。即《佛遗教经》为大、小乘人共奉之圣典,旁化二,正化菩萨,何况“一切法皆是摩诃衍(指...亲菩萨《佛遗教经论》(宋智圆疏、宋净源节要、明祩宏补注),明末澫益大师依此论重解《佛遗教经解》等。笔者刚出家时,便拜读斯经;世尊遗教,字字血泪,所恨慧浅障重,发愿深究佛典,聊以语言文字而作法布施,俾...

    月 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10753756.html
  • 显密

    只是因入道之门的不同而有此分别:  显教从其可思议处而入,乃化身佛释迦世尊所说之当机法门,因众生根基不同,故有人天、小乘、声闻缘觉菩萨的分别;密教从其不可思议处而入,乃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之内证法门,非菩萨凡夫所知,如法三密加持,可即身成佛,故密亦称佛。在一定意义上说,密也是应机法门,只是此机乃应化身佛释迦如来教化所成就的菩萨之机。因化身佛与法身佛不一不异,显密两教圆融无碍,浑然一体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5554908.html
  • 何以推行人佛教

    ,三、声闻,四、辟支佛  ,五、菩萨。我们这个地球世界,一切众生,人为万物之灵,三界火宅,  六道轮回,以人为枢纽;上天堂,堕地狱,亦皆人心所为。当兹末世,道德   沉沦,世风恶化,为了善导人心...乐,得到真正的解脱,故说了五佛法,应机施教,由做人生天,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乃至成佛;亦唯有人道才有可能,人道若成,五都能实现,若失人身,即堕黑暗,所以佛乃教人把握人身,不失人道为重要。若生天道,...

    圣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42456365.html
  • 差别略义·出世间

    。大分为二,初“共因”,次“不共果”。初共因分三,下下声闻,下中独觉,下上菩萨。此三皆为化身大师释迦牟尼说。                ┌声闻┐                │   ├─小乘      ┌共因(显)──│独觉┘      │         └菩萨──大乘 出世间─│      │         ┌事密 ─┐      └不共果(密)─│...

    郭元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5657208.html
  • 显教与密教

    组成部分,只是因入道之门的不同而有此分别:   显教从其可思议处而入,乃化身佛释迦世尊所说之当机法门,因众生根基不同,故有人天、小乘、声闻缘觉菩萨的分别;密教从其不可思议处而入,乃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之内证法门,非菩萨凡夫所知,如法三密加持,可即身成佛,故密亦称佛。在一定意义上说,密也是应机法门,只是此机乃应化身佛释迦如来教化所成就的菩萨之机。因化身佛与法身佛不一不异,显密两教圆融无碍...

    熙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54857629.html
  • 无上密“双身法”揭秘

    显密,净化心灵是终极目标。但在净化的手段上有小乘的绝对禁欲行、菩萨的非禁非纵五欲行、无上密的以欲为道行为等,视众生的根器而定,并非一成不变。  佛法的智慧和方便在于,首先使佛法适应众生,然后再使众生...深层智慧为目的的善巧方法视为“坏戒行为”甚至贬为“淫乱污秽”行为,其根源,一是来自小乘和婆罗门的禁欲主义,一是来自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教。  在佛教中,有僧戒、菩萨戒、密戒三种。其中,菩萨戒和密戒是在家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0258965.html
  • 世间道的道德观

    ,不能列于佛教徒之列。 佛教说三:人天、小乘(声闻、缘觉)、大乘(菩萨、佛)。是交通工具,道是道路,都是达到目的地的手段。在这里,和道是同义语。汉传佛教称为三,藏传佛教《菩提道次第》称为三士道。下士道即人天,中士道即声闻,上士道即菩萨。三各有深浅不同的道德观,而具体体现于行为的规范,在下士道为十善戒,在中士道为别解脱戒,在上士道为菩萨戒。 十善戒:身三(不杀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2759858.html
  • 止观禅与人生(留日立正大学院硕士文摘要)

    说明,其中说明圆修的法门,以法华经为主要经典,说明菩萨的重要,其中内心的修持以止观修持为引导。大乘佛教修持在于积极行利益众生的菩萨道,也就是精进一法门,而予以二分,则为止观;止为断恶缘,观为培养同体...建立在空观的基础上,是道种智,是行菩萨道的根本基础。也是历缘对境修,是行菩萨道,是成佛的根本原因,也是止观之道用于有益的人生。  智者大师说:“若菩萨,为一切众生,成就一切佛法,不应取著无为而自寂灭,...

    王文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2860720.html
  • 108和佛珠的关系

    表示修身的境界;42粒的,表示住、行、向、地等菩萨之阶位;27粒的,表示声闻之27圣贤;21粒的,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;14粒的,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(三贤、十圣加正觉)。其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3662379.html
  • 佛教对于未来社会宁静人类和谐幸福的贡献

    。  关于“人”的发现,发现最早的是释迦世尊在婆罗门神教盛行期中,为今世界中第一次发现的。佛教有五佛法之说,五中有“天一,“天”即是“有神论”。是应与其他四并存的。这是说佛教并不排斥神教。就是“慈悲喜舍”的“菩萨”,因为基于“同体大悲”心,也无迫害的观念。佛教另有一心、色二法一之说。“心”是“心识”,“色”是物质,二者是相提并论而无偏失的。总之,外在的神,外在的物,可以各有其有,可以各...

    释悟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0964452.html